中国机电网 - 机电行业门户网站 !

商业资讯: 行业资讯 | 行业标准 | 商务指南 | 技术参数 | 技术专利 | 技术论文 | 节能技术 | 机电协会 | 机电词汇 | 基础知识

你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商业资讯 > 技术秘藉 > 你被孩子玩手机电脑PAD给逼疯了吗?换个思路试试看
4.biz | 商业搜索

你被孩子玩手机电脑PAD给逼疯了吗?换个思路试试看

信息来源:nicsbuy.com   时间: 2020-03-20  浏览次数:24

你被孩子玩手机电脑PAD给逼疯了吗?换个思路试试看

长宅将近两个月,孩子开学还不知道什么时候,好多爸妈濒临崩溃,尤其是孩子玩手机、玩电脑、玩PAD、看电视没完没了,更是让人抓狂万分。

真心爸妈这阵子已经遇到很多次这样的提问,都是孩子想多玩,大人想严管,彼此争执不休。

这个难题,到底该怎么解?说说我的思路,供你参考。

亲子层面,目前最紧要的事是什么?

掉到“熊孩子光想玩怎么办”的坑里,父母很容易把管住孩子玩、让孩子多学习当成第一要紧的事,恨不得马上解决才好。

如果每天为这事儿和孩子纠缠,结果就是谁都不痛快,父母特别坚持、特别严厉,还会搞得亲子关系紧张、对立,甚至矛盾大爆发。

但跳出来想一想,现在最紧要的事,真的是这个吗?我觉得不是。

目前的情况非常特殊,绝大部分家庭的生活都脱离了常态,父母更重要的任务,是尽量保持整个家庭的生活不偏离常态太远,尤其是不能朝着坏的方向发展,更不能失控。保持亲子关系的稳定,自然也是其中之一。

已经上学的孩子,连续两三个月和父母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呆在一起的机会并不很多,如果这样的日子,每天都在各种争执、唠叨、吵闹、打骂中度过,对孩子来说,实在是太糟糕了。作为父母,我们不能把这段日子,变成孩子的一场噩梦——当然,每天这么过日子,大人也舒服不了。

所以在我看来,目前这样的状况,让孩子在家过得开心、舒服,和爸妈相处愉快,大大优先于不惜代价,严格管控孩子的游戏时间。

确定这个优先级顺序,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。

你被孩子玩手机电脑PAD给逼疯了吗?换个思路试试看

多点同理心,理解孩子现阶段的游戏需求

一定程度上说,目前孩子的生活也脱离了常态,平时他可以上幼儿园、上学,一天的大部分时间,都有同伴可以相处、交流,生活内容虽然固定,但还是相对丰富。

现在只能宅在家里,既不能正常上课,也不能做户外活动,还没有同伴,生活内容一下子空掉大半,烦闷、空虚、无聊几乎不可避免,会很自然地需要用相对有趣的游戏活动来填补,想多玩一会手机、电脑、PAD,多看一会儿电视,简直就是必然发生的事儿。换成父母自己,我想我们也很难保证这段时间不会花更多时间刷手机、刷剧。

所以这时候,我们需要的不是管控孩子的雷霆手段,而是把孩子当成和大人一样的人,多理解他目前的生活状态和心理需求。多点同理心,你就不会把注意力全都放在熊孩子在没在玩、已经玩了多长时间上了。

你被孩子玩手机电脑PAD给逼疯了吗?换个思路试试看

约定游戏时间,但是保持适度弹性

约定游戏时间的办法,可能很多家庭都在用。但约定了时间,不少父母还是不放心:要是孩子不遵守约定,时间到了还不放下怎么办?

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矛盾,通常正是在这个节点爆发:一个认为时间到了,你应该马上停下来,一个恋恋不舍,总想再多玩儿上几分钟,然后大人催促,孩子磨蹭,大家的情绪一起坏掉。

如果大人希望把时间卡得死死的,一分钟都不能多玩儿,这个问题几乎无解。再说,游戏有游戏的时长,不太可能时间到了,孩子正好打完一局,电视节目也有自己的时长,不可能时间到了,节目也正好结束。

所以,我的建议是,和孩子约定好游戏时间,但父母自己也在心里保持一个有弹性的预期,只要孩子的游戏时间大致在约定的范围内,差个十分钟八分钟不必纠结。父母能做到这样,烦恼会减少大半。

你被孩子玩手机电脑PAD给逼疯了吗?换个思路试试看

管住一头,别要求事事完美

有父母提了另外一个问题:

孩子到了约定时间倒是能停下来,可是停下来了,他也不去学习,这可怎么办?

我的办法是“只管一头”,先保证孩子不会每天从早到晚都抱着手机、电脑、PAD、电视不撒手,但是别只要孩子一停下来,就非得逼着孩子去学习。

对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,停下游戏就开始学习的期望太不现实,很难实现,因为大多数这么大的孩子,在学习上还没有形成自律,你让他“去学习”,他通常是不知道要去学什么、怎么学的,闲散在家,孩子也很难找到学习状态。所以父母不能太贪心,既希望他有节制地玩,又希望他自律地学,能管好一头,同时在这个孩子大人都有点烦闷的特殊阶段,保证亲子关系不出状况,已经是很大的成就了。

对大一点的孩子来说,看着他不玩就学,也不是好办法。小学中高年级,是自律形成的阶段,而自律,只能是在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过程中形成,靠父母逼迫是逼不出来的。更好的办法,是父母放松对孩子的管控,对孩子多一点信任,让孩子自己管理每天的时间和任务。

父母总是给予孩子信任,孩子也会用值得信任的表现来向父母证明他是可信的。这个过程当然会比较长,但父母永远不信任孩子的话,很可能永远都培养不出你希望的那种有自觉性的孩子。

真心爸妈(徐智明、高志宏):

一对真实的爸爸妈妈,本科均毕业于北京大学,真心妈妈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。育有两子,一个生于2002年,一个生于2006年。

已出版《育儿基本:找到好方法,轻松做爸妈》、《育儿基本2:与孩子合作》,即将出版《阅读手册——成就孩子一生的阅读培养法》。

    ——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机电网证实,仅供您参考